一、中心简介
工程训练中心是经由学校正式批准2008年建立的金工实训中心发展而来,是我院成立最早的、学生受众最多的实践教学基地之一。包括枫林校区和红角洲校区两个金工实训基地,现有实践教学使用总面积500平方米,建有数控车床、电工焊接、钳工装配、精密加工、金属-陶瓷-塑料3D打印等实训室,配备各类仪器设备100余台(套),设备总价值200万元,可提供钳、铣、车、焊、铸、热处理、数控钻铣、金属熔炼和3D打印及翻模等多工种的实习和加工服务。
二、师资队伍与教育理念
中心现有教职员工15人(专职管理人员2人,专职指导教师7人,兼职人员6人),其中副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7人,硕士及以上学历13人,博士学历9人。中心贯彻CDIO工程教育理念,秉持“做中学、干中学”的教学思想,为我校“实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会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三、实训室主要功能
1.钳工、装配维修技术实训室
钳工实训室配备主要有多功能钳工实训工作台25套、立式钻床、摇臂钻床、立式砂轮机各一台。能够同时满足50名学生实习实训;实训室兼具实践与实训功能,支持钳工基本操作训练,如锯割、锉削、钻孔,也可开展复杂零件加工、模具制作等实训项目,帮助学生掌握钳工技能,培养严谨工作态度与创新能力。

2.减材制造实训室
配有XK200桌面型教学数控钻铣床4台、CA6140普通机床7台、台钻、砂轮机等专业加工工具,能够实现金属、木材、塑料等多种材料的精密加工,支持从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到实体制造的全流程操作,助力解决传统手工加工难以实现的高精度复杂零件制造难题。学生可系统掌握减材制造技术原理与操作技能,深度参与产品设计与加工过程,有效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与工艺设计能力。

3.增材制造实训室
配有高精度的金属、陶瓷和塑料3D打印机、材料成型设备及专业后处理工具,能够实现金属、陶瓷和聚乳酸塑料等多类材料的快速成型,支持从概念设计、模型切片到实体制造的全流程操作,助力解决传统加工难以实现的复杂结构制造难题。学生可系统学习增材制造技术原理与操作技能,深度参与产品创新设计:掌握打印、翻模、修模、与成型塑料件、浇铸铜件、成型玻璃件等多种材料的设计与制造过程,有效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

4.焊接技术实训室
焊接技术实训室拥有手工电弧焊设备、火焰钎焊设备二十余套,手工电弧焊通过高温电弧熔化母材和填充金属(焊条)实现冶金结合,火焰钎焊仅依靠熔化的钎料润湿母材并通过毛细作用填充间隙实现连接。学生实训过程中,在掌握了焊接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利用工艺设计并完成小型金属制品的制作(如简单框架、工具箱等)。

四、建设成效与特色
1.建成“岗课赛证融通,做学干一体”的人才培养范式。联结产业界、教育界、竞赛界、证书界四大系统人才培养需求,有效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大力推进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2.课赛紧密衔接,创新效果显著。从实际实训效果出发,中心编写了《金工实训操作指导》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心主任周泽华承担的课程《机械设计基础》2019年度荣获江西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建设“金属液态成型—造型及浇注过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连续三年组织学生参加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3D创新设计大赛累计取得国家二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4项和一等奖6项的佳绩。
3.培养了一批具有集成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新工科人才。近20余年来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领域培养近三千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24-2025学年“专业对口率”达85%以上,稳居全省同类专业前列。
(截止2025年7月9日)